日本政府已開始探討修改訪日游客免稅制度,計劃由當前的買滿5000日元當場退稅,改為要求游客先支付稅款,確認滿足免稅條件后再退稅。改革措施料今年內公布詳情,最快將于2024年實施,但購買量較少或其他明顯非以轉售為目的的訪日游客,有望獲得豁免,繼續按現有制度退稅。

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局正計劃修改外國游客免稅購物制度,以打擊在日本境內轉售免稅物品牟利的行為,最快2024年起實施。
日本當前的免稅制度規定,游客同一天內于同一商場消費滿5000日元,可獲退回10%的消費稅。在日本境內,外國游客也可先以商品含稅價錢結賬,然后在商店的退稅柜枱當場辦理退稅。在部分商店,外國游客也可以在結賬時直接以不含稅的金額結賬,出境日本時向海關出示護照、購買物品及收據便可。
不過,日本海關近年發現有外國游客利用退稅優惠,在離境前轉售免稅品圖利。有鑒于此,日本政府打算先讓外國消費者支付10%稅款,若滿足免稅條件就退稅,否則就不予退稅。當局也將探討購買量較少或其他明顯非以轉售為目的的訪日游客,是否可獲豁免,繼續按現有制度直接退稅。
對于訪日游客等購買商品并回國后使用,日本允許免除消費稅。不過,一部分訪日游客大量購買免稅商品并在離境前倒賣,以此來非法獲得免稅部分的利潤等,成為了問題。
日本探討的退稅方式在歐盟(EU)等地已經實施。做法是如果離境時未持有免稅商品等,不滿足免稅條件,那么就不退稅。此舉被認為能有效防止逃稅。有的國家是在游客回國后再退稅。

政府迄今也采取了防止濫用免稅制度的對策。從5月起,對于購買被倒賣的免稅商品的商家要求必須繳納消費稅。此外,對于離境時拖欠稅款的游客,政府考慮今后利用購物記錄,在其再度訪日時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