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是商業界普遍認為晉身管理階層的一塊進階石。對應的中文名為工商管理碩士,對應的日文名為“経営學修士”。
MBA源于美國,是旨在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專業學位。能夠取得MBA學位的學校被稱為business school。
1.關于日本MBA
日本的MBA誕生在1972年,第一所成立MBA研究科的大學是慶應義塾大學。但是2000年以前,在歐美地區業已普遍發展的MBA制度,在日本卻是波瀾未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具有獨自以終身雇傭為主的年功序列制。在這樣的社會里,對于MBA人才的需求自然不高。但在2000年以后,日本國內的商業環境有著巨幅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以及網絡的普及,在面對日本本土新的商業模式及規則的沖擊下,往日的知識已漸漸不足以面對時代的需求。也因此,MBA教育開始在日本受到重視,各學校也紛紛如春后春筍般成立MBA商學院,以解決MBA人才的供需問題。
時至今日,通過20年的發展,日本MBA也成功以各種不同實踐志向的program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國際上受到極高的評價;也因為受歷史的積累限制不大,日本的MBA課程會更趨多元化、多觸角的模式,并具有大量的案例與亞洲經驗支持。
因此,前往日本攻讀MBA,在現在也是熱門選項之一。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近些年日本各大學針對MBA的課程進行了多樣的改革和創新。
2.日本MBA開設情況
MBA專業在日本算不上是老牌專業,其評價和學校本身整體的教學質量、名氣有很大的關聯。
另外,MBA和經營學本身就是同出一脈的專業,只不過MBA偏向于培養實務型管理人才,而經營學則是偏向于理論和研究。所以在日本大學中,大多數MBA都是跟經營學研究科或者商學研究科分開的,是獨立的研究科。
日本國內的MBA主要有2種,一種是可以邊工作邊學習的夜間或者周末上課的Part-time MBA;第二種是全日制(白天上課)的Full-time MBA。
Part-time形式主要面向兼顧工作與MBA學位取得的社會人,在日本更為主流;而作為應屆畢業生,通常只有對工作經驗沒有要求的Full-time形式可以選擇。日本這一有別于歐美的課程形式,也提供了應屆畢業生與各個年齡段的社會人共同學習的機會。
3.日本MBA申請
首先,由于MBA大多在出愿階段不需要選擇指導教授,部分學生會忽視這個要素,但其實教授是選擇MBA學校上頗為重要的要素。
日本的大手企業很多都和大學教授有合作項目(市場調研依賴/社外取締役等等),與教授有良好的合作及信賴關系。如果有該教授的推薦,入職這些企業可以獲得遠遠高于其他人的優勢。所以選擇有各個業界都吃得開的教授的學校并在入學后加深個人關系可謂是對將來的一項重大投資。
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說一下MBA課程的申請。
◇ 入試方式
相對于經營學研究科/商學研究科常規的書類選考+筆試+面試,MBA的入試方式更為多樣化?忌枰鶕陨淼奶匦赃x擇最為合適的入試方式。
MBA的考試和學術方向不一樣,對于思辨能力和邏輯要求比較高,對于專業深度的要求不多。會關注考生想在學校學什么東西,將來怎么運用到職業生涯之中。
一般,MBA筆試以小論文為主。這需要考生能夠掌握經營學基礎知識。寫小論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分析邏輯和突出重點,所以總結能力是很重要的,特別是要學會找關鍵詞。這些都可以在平時進行練習。
比如:
早稻田MBA課程的選拔包括筆試(小論文)+面試。
◇ 日語/英語
首先,名校的MBA日文授課項目,有的會明確要求申請者提交日語N1成績,即使募集要項沒有硬性要求,也是建議具備N1成績。
◇ 考試難易度
考試難易度與學校的級別有一定關聯性,但也并非完全劃等號。一般認為,相比經營/商學研究科,MBA不注重專業知識,事實上也并非完全如此。
不同學校的考試方針不同,考試的內容自然大相徑庭。而即使采用同樣的入試方式,也會存在筆試難易度差異很大的情況。部分學校題型與研究科相似,所以即便是MBA的筆試,也不乏不懂專業知識而交白卷的考生。
因此如果想在大學期間開始準備MBA的話,建議主要好好準備一下經營學的戰略、組織、市場營銷等課程,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 學費
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差距不大,基本上一年的學費費用在60萬日元。不過,私立大學的MBA相對于經營學研究科/商學研究科,學費相對高昂。比如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研究科和商學研究科的授業料95萬日元/年,但是經營管理研究科的授業料為215萬日元/年;可以說是日本MBA課程里學費最貴的了。